奶薊
學名:Silybum marianum (L.) Gaertn. 科別:菊科.
別名:奶薊.水飛雉.老鼠簕。
產地:原產南歐至北非。台灣零星引進栽培。
採集加工:5~7月果熟時.採集頭狀花序.曬乾.打下種子.簸淨.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
1.水飛薊賓(silybin)對於多種肝臟毒物引起的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2.水飛薊所含的水飛薊賓.水飛薊寧.水飛薊亭都具有穩定細胞及細胞內生物膜的作用.是一種類抗肝病毒的活性物質。
3.水飛薊賓能抑制甲醛引起的腹膜炎和免疫反應引起的大鼠多發性關節炎。
4.高血脂大鼠口服水飛薊素和水飛薊賓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極低密度蛋白膽固醇.並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5.水飛薊賓對柯薩奇B5病毒感染培養的心肌細胞有保護作用。可增加心肌細胞對缺氧缺糖的耐受性.並可部分對抗異丙腎上腺素對缺氧.缺糖心肌細胞的損傷作用。
性味:(種子)味苦.性涼。
功能:清熱解毒.保肝.利膽.保腦.抗X射線。
用於: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變.脂肪肝.代謝中毒性肝損傷.膽石症.膽管炎及肝膽管周圍炎。
雞角刺

學名:Cirsium albescens Kitamura 科別:菊科.
別名:白花大薊.白雞角刺.白雞過刺.牛母薯刺.雞公刺.雞鵤胎.雞薊卷.大小薊.濱刺。
產地:台灣南部及東部海岸至低海拔山區之路旁.海邊沙床或草原上自生。離島澎湖.蘭嶼亦產。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全草或挖根.洗淨.曬乾備用。
功能:(全草.根)補虛.涼血.活血.祛瘀.利水.消腫.解毒。
用於:吐血.衄血.虛弱.骨刺.水腫.淋病.白帶.便血.尿血.崩漏.癢疹.疔癰.腸癰.燙.火傷。
以上兩種比一比就知特徵差在哪兒!
水飛薊現在是結果期.也是快枯萎期.很難買到植株了。
雞角刺可到以下往址洽購:
http://tw.myblog.yahoo.com/wmwm5600/article?mid=5127